砍价营销的社交魔力 抛开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不说,拼多多的这些玩法究竟有怎样的魔力,使得低线城市的用户能够发动上百位亲戚朋友去砍价?这里面的利益价值链究竟是如何设计的呢? 《零售老板内参》之前就撰文分析过,拼多多这样的社交电商与传统电商模式的区别,即传统电商过去一直做得都是爆品模式,通过明星商品冲击流量和销量。但拼多多等社交电商做的是链接陌生人的价值,从之前的“人找货”转变为“货找人”,任何一件商品,无论是中高档还是低价商品,它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消费者。这是拼购模式对于传统电商模式的最大创新。 但相比于拼购是链接陌生人的价值,“砍价免费拿”更偏向熟人关系的链接。因为微信依然是基于熟人关系进行社交的最大矩阵,这种熟人关系链如何转化为消费关系链?拼多多的多多果园、砍价免费拿就在往这个方向努力。 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拼多多需要让熟人关系作出第一步的演进,方法就是从熟人推荐关系变为一种参与关系。这件商品不需要熟人直接去下单,只需要熟人拥有拼多多APP,在不付出任何价格的情况下作出“点击”即可。也因为这种“较轻”的参与模式,让这种社交产品更容易在熟人间裂变。 并且,这种裂变是持续纵深的,即发起人向自己的朋友推荐一种营销玩法,出于熟人信任关系,发起人的朋友又会向自己的朋友做推荐,于是发起人获得实实在在的价格红利,所有参与协助者则获得了信息,并且一部分触达信息的人群也会去享受价格红利。如此推演下去,这个活动就具备了订单高转化、营销高触达的效果。 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还是价格,价格要足够打动人心,整个链条推动起来就顺理成章。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在“砍价免费拿”栏目,依然舍得做一些高客单价商品,即便很多人不能成功砍价,但由于受价格诱惑,他做的分享过程相当于给拼多多做了免费营销,对于拼多多来说,这笔账也很划算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