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知道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,但我不知道被浪费的是哪一半”,在互联网下半场,如果不懂社交电商,你将依然只能靠砸钱买流量,且一半费用将“打水漂”。
 本文作为社交玩法详解系列第一篇,文中以拼多多APP、联通APP砍价活动为例,将深入分析社交电商中的“砍价”玩法,让你低成本获客。
一、写在前面我一直认为,互联网所有的玩法都能在现实社会中找到“原型”,因为无论线上线下,生意的本质就是对付“人”。 在了解社交电商之前建议您先进入这样一个场景:在闹哄哄的集市,卖蔬菜的的小摊贩有很多,你猜哪家生意更好? 当然是那些蔬菜新鲜、排队很长、回头客很多、接受砍价、愿意给顾客抹个零的摊位啦。作为顾客,假设老板给我低价,我在暗自窃喜的同时会客气的说句“我会多介绍些新顾客给你的”,这就是砍价啦。假设老板说“多买给打折”,而我仅仅需要1件的时候,就会问周围人“一起买啊”,这就是拼单啦~ 所以,在社交电商中,基本上还原了这个场景: - 首先,要让用户感到“爽”,这个“爽点”就是用户看到“低价”的时刻,比如“0元抢、拼单省XX元、1分钱抽奖”等,总之就是让用户看见“实惠”。你给我实惠的同时,我愿意消耗社交货币介绍新用户给你;
- 其次,商品性价比要高,这个商品得是我需要且跟我没有距离感的(针对距离感的解释,需要举个栗子,比如拼多多的“1分抽宝马”,“宝马汽车”跟1分钱和我就是有距离感,营销活动本身太不令人信服)。性价比这个东西因人而异,此处禁止抬杠;
- 再次,要营造热闹的氛围(比如:拼多多社交功能中“XX万人已领取/免费拿、XXX1分钱发起了拼单、XXX一分钱砍价成功”),目的:其一表明“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”,其二表明“这个商品很稀缺,这么多人抢,不赶紧下手就没货了”;
- 最后,要新用户要愿意参与进来,方法同样可以是可以获得“实惠”,或者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人。这点从拼多多的分享文案中可以看得出来,详见之前的一篇文章:分析了所有拼多多分享文案,我们学会了什么?
|